记者采访了好几天才发现,年轻的“90后”外来务工妈妈大多属于“裸婚”家庭,她们往往只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,家庭经济状况无从谈起。相比 80 后和 70 后农民工女性工人,90 后并没有强烈的回归本源的愿望。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座城市,生完孩子后经常被送回家乡抚养孩子。专家表示,随着“留守儿童二代”的出现,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。
调查:
三分之三的工厂是 90 后成为母亲的女工
记者走访了顺德勒流的三家服装企业,这些企业的32名90后农民工中,有13名已经成为了母亲,其中只有4名会带着孩子一起去,其余的孩子被送回家乡,由家人或亲朋好友照顾。记者了解到,这些已婚的90后女工大多是留守儿童,她们的父母是走出农村的第一代农民工。小时候被抛在后面的经历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。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,学习成绩略有欠佳,他们被劝说放弃课本,南下打工赚钱。“90后”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转眼就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,她们的“10后”宝宝正在成为“第二代”,这是无奈的轮回。
心态:
我不想在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离开
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80 后的“候鸟”农民工相对来说更怀念自己的家乡,无论事业多么成功,最终都会选择回家。90 后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地方意识较弱,他们对所居住的城市有更大的归属感。
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 90 后妈妈戴毅,现在住在顺德,月初刚生下儿子,她表示,早在小学的时候,她就经常坐火车去妈妈工作的城市东莞玩。那时,她第一次看到了繁华的城市,也第一次看到了游乐场和公园。与他的农村家乡相比,一切都是天壤之别。
戴毅回忆说,其实他从小就有一个不“争强好胜”的梦想,那就是在妈妈工作的地方生活和工作,成为一个真正的“城市人”。对她来说,家乡的亲戚大多都南下打工了,家乡似乎没有什么值得非常珍惜的。
现在,戴毅已经成功来到了这座城市,进入了工厂。虽然工资不高,工作也不轻松,但她真的很喜欢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一起工作,周末也喜欢和朋友一起逛街。
刚当妈妈的戴毅说,他可能会回到老家过老公带孩子的生活,他很不舍。“我的职业生涯甚至还没有开始,我不想离开。回到乡下就是倒退,那样我会感到失望。戴怡说,如果经济条件真的不允许,她会考虑先把孩子送到老家带给老人,有条件再去接。
隐患:
留守儿童的问题可能会恶化
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、北滘社区学校“春风学校”讲师何方瑶认为,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早生早乐的观念,所以90后农民工早成妈妈的现象更为普遍。
何方瑶说,孩子最初几年的教育非常重要,与代际教育和寄养相比,有父母在身边的优势非常明显。“比如很多农村老人都不会说普通话,更不会说粤语,如果孩子从小就在老家,突然被带到顺德上学,连语言都掌握不下,在新环境中肯定会有很深的自卑感。”
留守儿童所引发的问题早已备受关注,如今留守儿童已经长大,他们已经产生了“第二代”,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流传下去,将形成一个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。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和歧视感很容易形成叛逆的性格,导致犯罪率上升,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。
心理学家:90后性格特质造就了第二代留守儿童
长期关注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玲认为,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,90后农民工对乡村的依恋大大减弱,扎根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,逐渐从“候鸟式”农民工转变为“移民式”农民工。在
90 后农民工中尤其如此,他们是留守儿童,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在农村地区长大。相反,他们很好奇并期待父母所在的城市。当他们成为农民工时,他们想在城市扎根,开始新的生活。
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 90 后 的性格特点,很多 90 后农民工在生完孩子后会留在城市继续工作,很少有人半途而废,回家继续务农,这也是 90 后妈妈造就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性格因素。
建议:投资更多 如果你留住他们的孩子,你就留住他们
何方瑶呼吁政府和企业意识到新一代留守儿童的紧迫性。大多数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和他们在一起,所以他们需要为农民工的子女创造更多的条件。
在住房问题上,政府应适当地将经济适用房政策向农民工倾斜;在教育问题上,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,比如吸引民间资本开办幼儿园,让农民工的子女能够负担得起上学的费用。
此外,企业还应意识到“留住孩子”的重要性,例如改善农民工的待遇,解决其子女的教育和生活问题,为员工提供夫妻。
此外,目前,许多年轻的外来务工妈妈普遍面临“生孩子没钱养”的状况。何方瑶建议,职场妈妈们考虑向银行申请一笔“无抵押小额贷款”,可能只有 5 万左右,但足够作为子女的“家庭教育基金”,等几年经济状况好些时,再慢慢还清。何方瑶说:“钱可以再赚,但孩子教不好,就很难挽回了。”
90后妈妈们互相看着对方
早婚
21岁会因为不当妈妈被嘲
来自江西的90后妈妈周红艳告诉记者,她的家乡有早婚早生的习俗,21岁当妈妈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而且,根据家乡的习惯,很多家长喜欢在自己村子或邻村给孩子找伙伴,学龄年轻人的数量非常有限。“就像城市里的人抢商品房一样,农村条件好的男人和女人在 18 岁或 19 岁就订婚了,基本上他们在 20 多岁的时候被抢劫了。如果不赶快下手,只能后悔一辈子。周红燕说,如果一个女孩20岁以后没有伴侣,她只能找到一个比自己小的男孩,很多家长会觉得很遗憾。
43岁的农民工杨曼军认为,他的很多后代经常嘲笑父母老了,却不理解父母的善意。“我们不能像城市里的白领一样,直到 30 岁才结婚生子。他们可以工作到五六十岁,但许多农民工在四十多岁时还不能工作。如果你家里没有年轻的劳动力,你就没有任何收入。”
费用
“吃光你的健康”。
戴毅说,她在顺德伦教工作了两年多,老公是她的乡下人。当她怀上孩子时,她对生育犹豫不决。
“我们有一句话来形容我们的收入,那就是'吃光并耗尽你的健康'。和很多女职工一样,我喜欢上网、逛街、打扑克,每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我几乎一花不动。戴毅说,老公也是工厂的新人,两人加起来的工资只有3000多块钱。
后来,戴伊的妈妈,也是在同一家工厂工作的,鼓励她先生孩子,然后大家才会想办法提出问题。就这样,男女家人拼凑起来,在厂区附近租了一套套房,带孕妇戴毅去生孩子。孩子出生后,全家人都非常高兴。但育儿的问题,还是让这对小夫妻想起来头疼。“我妈妈虽然也在顺德工作,但她的工资比我们低,所以她不能这样啃老,我还有兄弟姐妹,他们的孩子也要养大。”
困惑
趁年轻赚钱还是带着孩子回家?
戴伊自己也是一个留守儿童,她也知道孩子离开母亲后的痛苦。以后,她会把孩子放在家里,她舍不得把他留在身边,又怕自己负担不起,所以直到现在才下定决心。“我和老公都很清楚,有孩子陪着我们好,在这里赚钱肯定比在老家好,我们对未来没有计划。”
“对我们来说,年轻意味着获得高薪。”戴毅的丈夫熊先生说,在目前的职场上,一个来自农村、没有高学历的 90 后找工作并不难。但是,如果你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或技能,那么当你年纪大了,就业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。
因此,许多农民工宁愿带着孩子与家人团聚,也宁愿趁年轻赶着多工作几年。无论您是想工作还是照顾孩子,许多移民家庭都无法两全其美。不赚钱就不能做,自己不带孩子可以带给亲戚,所以大多数农民工还是选择赚钱。文/图记者 肖英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swtff.com/html/tiyuwenda/7213.html